1、通江縣簡介
通江縣,位于四川東北部。地處川陜、楚蜀交界線上。北與陜西省南鄭、西鄉、鎮巴三縣毗鄰,東接萬源,南連平昌,西與巴中、南江二縣相依。歷代舊志皆云:"依三巴之舊城,控全蜀之左隅",“后連延于秦隴,則迤邐之荊吳”,北扼“巴梁之沖要”,東扼“蜀楚咽喉”。幅員4116.58平方公里,轄14個區(鎮),79個鄉(鎮、辦事處),70萬人。
通江歷史悠久,置縣源遠流長?h南擂鼓寨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祖已在這塊土地上繁銜生息。至南朝梁天監四年(505)入北魏,首置符陽縣。西魏大統(535-551)中置諾水縣。唐武德八年置壁州。天寶元年(742)更諾水縣為通江縣,迄今已歷時1200多年。
通江地形“萬山環列,諾宕瀠回”。諾水,宕水,一西一東由北至南縱橫縣境,將山脈切割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列,形成三山夾兩谷之勢。全縣雨量、光照、氣溫均適合多種動植物生息繁殖。因而資源十分豐富,全縣農耕地87.56萬畝,林業用地331.1萬畝,草山草坡309.46萬畝,水利工程6169處;水利資源可開發量20.22萬千瓦,種植農作物品種173個,有喬灌木308種,植物藥材1386種,飼草384種,野生毛皮,羽毛動物67種,魚類47種。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具有一定儲量的有煤礦、鐵礦、石灰巖礦、白云巖礦、鋁土礦、石英礦、鉀礦、石膏礦、大理石、天然氣等。
2、通江縣
通江經濟以農為本。全縣的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次之畜牧業,再是林業、副業、漁業。改革開放以來,通江農業在風雨跌宕中裂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向商品經濟轉化,傳統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轉化,科學技術給農業注重入了生機與活力,千古沿用的黑土地以及農民固有舊意識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半s交種”、“增溫育苗”、“地膜栽培”、“旱地改制”、“聚土壟作”以及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成套農業新技術得到推廣普及。特別是巴中地區建區以來,縣委、政府按照“穩糧增收奔小康”的總要求,制定了“依山富民,開發興特”,“全力構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框架”的農村經濟工作思路,一屆接著一屆干,促進了農村經濟大發展。
通江名勝古跡星列、風景秀麗?h南擂鼓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縣東北張家河漢代遺址,縣城西郊千佛崖,廣納白乳溪,涪陽佛爾崖、佛爺崖,文勝佛爺洞、西板灘,梓潼大佛洞等地的唐代摩崖造像,形態逼真,別具神韻。干佛崖的七層浮雕寶塔極其精美,為全國所獨有;川陜省蘇維埃政府時期的革命遺址和石刻標語遍及城鄉,主要革命遺址50多處。通江關隘洞寨較多,為屯兵重地。舊置“九關十八隘”,亦有“十城百寨千洞子”之說.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縣境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縣城文廟和節孝總壇、唱歌鄉靳家壩牌坊、文勝白石寺、樓子鄉魯板寺、板褥口鄉二郎廟、興隆“通江三李”故居和李其綱的進士第等均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貌。諾水河風景名勝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8公里,幅員面積457平方公里,境內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險峰兀立,怪石叢生,關隘、峽谷、飛瀑、暗河比比皆是,景區分為“諾水洞天”、“臨江麗峽”、“空山天盆”、“麻壩石林”四大部份,與縣城構成一條環形風景線。堪稱秦巴區第一勝地。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通江縣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通江縣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看看同行的網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