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綠。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自然資源主要有陶土、巖石、玻璃砂、稀有金屬和塘魚、水稻、甘蔗及品種繁多的水果、花卉等。現為地級城市,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五個區,總面積3813.64平方公里,目前市區(即禪城區)面積153.69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35.85萬人,目前市區(即禪城區)80.08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四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明清時代已被列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歷來商賈云集,物流暢順;四會也是著名僑鄉,祖籍四會的華僑和港澳同胞達100多萬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萬人。
四會水、陸、空交通便利,已形成一個公路、鐵道、航空和河運齊備,輻射力強的現代交通網絡;四會是全國首個電話裝機容量超百萬門的地級市和華南地區首個地級電話市,近年計算機信息網絡迅速發展,已建成了‘四會市信息網絡互聯平臺’。四會全市設5個海關(
四會海關、順德海關、南海海關、三水海關、高明海關),4個客運口岸(順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四會火車站),16個對外口岸和9個集裝箱碼頭(瀾石港、四會新港、順德港、北教港、南海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和高明港)。對外客貨集散方便快捷。
改革開放以來,四會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總量迅速增長,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168.6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5萬元。通過改革經濟體制,形成了比較規范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公有資產管理營運機制、杜會保障和服務機制以及比較完善的市場運作環境。社會各項事業都有長足的進步,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以及聯合國“人類住區優秀范例”等多項殊榮。八十年代末,四會成為全國14個率先進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1992年又被中國城市評價中心列入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如今四會已成為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
四會市是全國第一個對外貿易出口商品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四會充分發揮地處沿海、鄰近港澳的優勢,大力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外貿出口逐年上升,利用外資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002年全市出口總值78.9億美元,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2002年,全市實有外商投資企業5305家,一批國際大財團、跨國公司(如美國的通用電氣、杜邦、德國的西門子、歐司朗、法國的湯姆遜、意大利的比亞喬、瑞典利樂、日本的松下、東芝、三洋、韓國的浦項、加拿大的北方電訊等)在四會興辦,合辦了規模較大的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四會市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會市還積極對外開展地方政府間和民間的友好交往活動,促進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目前已先后與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國斯托克頓市、法國留尼汪省波賽雄市等結為友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