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強縣簡介
武強縣地處燕趙腹地,是久負盛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據史志記載,武強始于夏商時期,正式建制于兩漢。悠久的歷史為武強留下了燦若星河的古代文化;富饒的土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的人民。如今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百業昌盛,政通人和,民氣激昂,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武強縣共轄6個鄉鎮238個行政村,人口21萬總面積445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是典型的平原農業縣。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可得開發建設之益;背靠京津,地處渤海灣開發前沿,可取內外開放之利。武強縣轄2個鎮、4個鄉:武強鎮、街關鎮、豆村鄉、北代鄉、孫莊鄉、周家窩鄉。
2.武強縣
民間藝術奇葩--武強年畫
武強素有"年畫之鄉"的美稱。武強年畫經過歷代藝人的苦心經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流派,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四川綿竹年畫、河南朱仙鎮年畫相媲美。武強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曾被人們譽為河北藝術的象征,以其深厚的民間民俗、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而享譽國內,馳名海外。
武強年畫的祖版產于宋元時期,范氏家譜中曾有"范迎龍經畫務"的記載,范迎龍為明永樂年間人氏,由引可見,明永樂年間,武強年畫業已初具規模。
武強年畫因出于民間藝人之手,所以富有民間生活情趣和民間藝術色彩,背景簡括,不拘細節,主題突出,選材大都與民間習俗和生活有密切聯系。武強年畫的題材豐富多彩,通過各種各樣的形象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以滿足不同地區人們的不同欣賞習慣和要求,所以它在民間有著深刻的影響和雄厚的群眾基礎,數百年來一直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武強年畫主要是木版套色水印。由于工藝制作和刻印方法的特殊效果,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構圖勻稱飽滿,裝飾性很強,線條粗獷簡練,挺拔疏落,遒勁健美,直樸稚拙;色彩強烈,濃烈而不凝滯,單純而有變化,常以大紅大綠等明快舒暢的色調,形成一種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來裝點節日。還有一種淡潔素雅、清秀爽目的山水墨畫,也頗受歡迎。
武強年畫的造型突出重點,刻畫人物為五段身材,著重表現頭部和眼睛,著筆不多而儀表生動。"魚鉤鼻子單框眼,淡施脂粉懶畫眉",而內在的情感卻表現得很充分。
武強年畫在刻版技法上變化多樣,有的精雕細刻,表現入微,有的粗細相兼,適得其妙。但以大刀闊斧,粗獷自然的刻法見長,以陽刻為主,兼施陰刻,運用黑白對比的表現方法,充分發揮分味木趣的特點,始終保持著版畫風格。
武強年畫藝人在多年的施色套印中,總結了豐富的用色經驗,或以不同顏色的塊面大小,或以深淺濃淡,或以近似排列,達到對比鮮明而統一的效果。要求用色少而變化多,使平面色塊增加層次感和立體感。用同一種或兩種以上顏色復印重點部位,使色彩飽滿豐富,變化萬千。圖案花紋有明有暗,米黃爭盛,蘭紫相同,每件作品都有一個主調,形成單純明快,強烈響亮的旋律,給人以閃躍跳動的感覺。
武強年畫的歷史,幾經滄桑,飽受風霜,可謂多災多難。但是,深受人民喜愛的武強年畫一直艱難地延續下來,即使是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也沒將它摧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武強年畫重新走向繁榮發展之路。自1979年春季開始,在省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地縣有關部門對武強年畫資料做了搜集整理。1980年9月2日成立了武強年畫學會,1983年10月,文化部批準成立了"武強年畫社"。1985年至1990年建成全國第一家專業性縣級博物館--武強年畫博物館。1989年經批準武強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鄉"。
近年來,武強年畫這一傳統的藝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除保持傳統的木版印刷和絲綢印刷外,還采用新技術,進行木版年畫膠印,生產膠印年畫、中堂、掛歷、日歷等100多個品種,年產銷量在1000萬張(冊)以上,不僅銷往國內28個省市自治區,還遠銷到日本、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各國,先后有100多件作品在國內外參展獲獎。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6萬名全國各界名流、學者到武強參觀。并有羅馬尼亞、馬來西亞、韓國、印尼、烏拉圭等幾十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及大使館的文化參贊來考察武強年畫。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武強縣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武強縣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纯赐械木W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