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夷陵區簡介
夷陵是巴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古屬“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代是楚國的西塞重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于史冊。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縣天下,改夷陵置巫縣。西漢復置夷陵縣。三國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西陵為夷陵縣,屬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時代,宋、齊皆為夷陵縣,梁稱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峽州。隋改峽州為夷陵郡,領夷陵縣。唐、宋、元代為夷陵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夷陵州。清順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置東湖縣為附郭首邑。民國元年(1912年)廢宜昌府,改東湖縣為宜昌縣,先后隸屬于荊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縣城及城郊劃出設宜昌市。宜昌縣隸屬湖北省宜昌專區,縣直機關仍設宜昌市內。1970年7月,因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縣城遷至小溪塔。2001年7月28日,撤縣建區,稱宜昌市夷陵區。
2.夷陵區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惫拭牧。夷陵區地處渝鄂交界區域,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有“三峽門戶”之稱。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坐落在區內,三峽工程壩址在夷陵區三斗坪鎮,宜昌市夷陵區既是三峽工程壩區,也是三峽庫區首區。
宜昌市夷陵區古稱夷陵,是宜昌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轄行政區。區境環繞宜昌市城區和葛洲壩水電樞紐,東連遠安、當陽,西鄰秭歸、興山,南抵枝江、長陽,北與?到尤,南北長103公里,東西寬約77公里,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萬。北屬大巴山脈的荊山支脈,呈西南至東北走向;南屬武陵山脈的石門支脈,呈東西走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西北向東南梯級傾斜下降。夷陵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受地勢影響,氣候垂直差異很大。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焦柳鐵路縱穿南北,三峽機場坐落境內,還有宜黃高速公路經過,形成了水陸空全方位交通網。
夷陵區農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棉、油、煙等農產品和柑橘、茶葉、桑蠶、香菌、木耳、天麻等經濟作物,有“桔鄉茶都”之稱;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磷礦儲量9.5億噸,品位高,P205平均含量28%;境內有中小河流49條,水能蘊藏量19萬千瓦時,水能資源充足;境內還有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長江“三峽畫廊”西陵峽、曉峰懸棺風景區、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等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夷陵區利用自身資源,以三峽水利樞紐的興建為契機,推動經濟的發展。區內現已有娃哈哈果奶、北京匯源果汁、澳柯瑪太陽能熱水器、均瑤牛奶等知名企業落戶,各種產業均有相應發展,連續四年躋身湖北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市)之列。
這里是巴楚文化的融會地,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種類繁多。民間故事、歌謠、歇后語等口頭文學流行很廣,剪紙、繡花、石雕、木刻等民間美術也較為普遍,民間戲曲以皮影戲、花鼓戲見長,還有彩蓮船、地花鼓、龍燈、高蹺等民間舞蹈,絲竹樂、吹打樂、嗚音等民間器樂以及號子、山歌、小調、兒歌等民間歌曲。
新譯通翻譯公司提供夷陵翻譯服務,為體現高度音意統一,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誠信待客、以誠立業、共榮發達”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營業,業務以翻譯(口筆譯)為主、以商務中介、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網站設計等為輔。公司是夷陵知名和有技術實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專業的科技型翻譯公司?纯赐械木W站,再看看我們的動態公司業績,眾多和不斷擴大的新老客戶群就知道我們專業不專業。公司目前業務涉及長三角地區等省內較發達的市并輻射到珠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溫州、福建、廣東及少量海外業務,在建筑、機械、化工,金融,汽車,地質等專業翻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